李時珍:早喝粥,晚打坐
粥對老年人、兒童、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很適宜的,不僅如此,健康的人經常喝粥,還可以滋養脾胃,從而保護元氣。
李時珍是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,他去世時75歲,在當時這已經是高夀了。他的養生保健方法除了一生勤於工作,筆耕不輟外,與粥養也是分不開的。
李時珍特別推崇以粥養生。他說:“每日起食粥一大碗,空腹虛,穀氣便作,所補不細,又極柔膩,與腸胃相得,最為飲食之妙也。”
早上喝粥,晚上李時珍會堅持打坐。李時珍認為打坐能促進大腦活動、增強直覺力,還可以集中精力、減少人體的各種痛苦,等等。既然打坐有這麼多好處,那麼該怎樣打坐呢?
首先是調身。先有正確的坐姿,可以散盤、單盤、雙盤。左右腳不拘,兩掌相疊,拇指銜接,左右手食指的第2節相疊,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橢圓形,這等於一種“太極”手印。然後肩膀放鬆,頸部伸直放鬆。用頭頂的正上方,也就是兩耳頂端連線的正中間,來做調整姿勢的基準點。可以想像那一點有一條線往上拉,用那一條線來調整身體的正中線,然後用頭的正上方那一點,也就是兩耳上方連線的中點,吊一根線往上拉。需要注意的是:用頭來支撐頸部與肩膀,不是用頸部與肩膀來支撐頭。頭部中空,頸部中空,頸部放鬆,肩膀放鬆,要用骨架打坐,不用肌肉打坐。所謂不用肌肉打坐,就是我們儘量不要用到肌肉的力量,儘量讓身體重心形成一個三角點。
其次是調息。坐好後,輕輕鬆松地做幾個深呼吸,然後再放鬆,念頭跟著呼吸,呼氣的時候知道呼氣,吸氣的時候知道吸氣。整個呼氣的過程,念頭只有呼;整個吸氣的過程,念頭只有吸。
最後是調心。這個階段,呼吸以外的念頭我們稱之為雜念。雜念來了,不要管它,只是回到呼吸,回到出入息。不管是什麼樣的雜念,不管是可意的、不可意的,讓我們的身心放鬆些,不要理它,不要排斥它,只是很單純地回到出入息,這就叫做調心。
早喝粥,晚打坐,再簡單不過的養生方法,我們為什麼不學習學習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