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-A+

法師訪談話盤腿打坐

2018年05月11日 打坐方法 暫無評論

法師訪談話盤腿打坐

訪問者導語:冥想打坐本來就是古老東方的修行方法,在中國可溯源於《莊子》的顏回坐忘(打坐入靜)之說。由於顏回是孔子的弟子,故到了宋、明時代,儒家學者已經非常註重靜坐這項功夫了。而始於菩提達摩的漢傅佛教禪宗,亦繼往開來以一招“只管打坐” ,將這個古老神秘的養生保健功夫一直帶到科學文明的現代

中醫學上也提倡靜坐養氣。《黃帝內經》載有: “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;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。”打坐入靜是集中註意力,使人能達到心神合一的一種途徑。在西方社會,人們亦漸漸發現可以通過打坐入靜而減用傅統的西醫療法,就可以得到病痛的緩解,並感覺充滿青春活力及身心舒適。打坐練習不僅能協助腦部控制行為,使人能夠更加自律,減少焦慮,還可改善大腦結構和功能,從而漸成一種常見的療法。

年方半百、活力跳脫的衍偉法師八年前在禪宗碩德聖一老和尚坐前出家。出家後清修戒律、克己修行,並積極以禪理滲透生活,還致力輿年青人分享身心健康的藥方。

被訪者:釋衍偉法師(法師)

訪問者:蘇三 (蘇)

蘇:對於打坐健身,過程效果眾說紛紜,簡而言之,走到成功彼岸的人雖不少,但是放案的人也比較多。衍偉法師,我相信讀者是十分有興趣聽你以身說法。

法師:我年青時曾是職業遊泳教練,白天過度運動,晚上又夜夜笙歌不管休息,精神與肉體就像刷咭消費一樣,長年累月地不斷透支,利息雪球越滾越大,而尊致肌肉受傷、僵硬,封身體造成過度負擔,使活性氧增加,傷害週遭的細胞。首當其沖的病患就是給我帶來了苦不堪言的膝蓋疼痛。

蘇:運動不是能提高肌肉柔軟度嗎?

法師:在肌肉僵硬的狀態下運動,是會產生兩種情況:

一是當強制運動加速血液循環、使僵硬部位充滿血液時,肌肉便會放松;二是僵硬的部位會變得更最重,甚至引起發炎,產生疼痛。

因緣出家後,參禪打坐是禪宗一個用功的方法,每天就只管腰背松直去盤腿打坐,慢慢地氣脈一通後,膝蓋的疼痛也就跟著消失了。

蘇:“只管打坐”就是令全身血液相封集中在上半身,與此同時,心臓又加強對五臓六腑的供血,改善臓腑機能,並透過促進大腦供血,使人的內部微循環處於更深層次,身體內外達到平衡。打坐的姿勢是用腳踝壓住大腿內側的大動脈,為了打通動脈,心臟會加強力量泵血,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脈。打坐練的不僅是筋骨,而是把經絡全部打開。中醫說:“通則不痛,不痛則通”,盤腿而坐打通了氣血,膝蓋就像塗上了潤滑油一樣,疼痛自然得以舒緩改善。

在鍛辣的過程中,有什麼心法能與我們分享?

法師:肢體運動只能在身體氣血充足和空氣清新的環境中進行,否則只會事倍功半,甚至徒勞無功。專註“只管打坐” ,目的是排除煩 ,讓六念皆空。盤腿安坐後,把身心一齊放下,好像這個身子不屬於自己一樣。呼吸順其自然,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,一起念便是用力了。把心安在腳底下,自然全身氣血順暢。

通過穩穩的坐姿我們可以達到修身養性、身心協調的良好境界。打坐最能增強人的自信心,當你巍然盤腿而坐的時候,你就能夠體會到那種完全不用懼怕疾病的自信。 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,不是治本,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。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。錯誤的因不除,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。健康的根本在心。一切法從心生。心淨則身淨。所以得病了,不一定要向外求,可以靠自己自身的修複系統來修複自己的疾病。人和動物是一樣的。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,人亦相同。

蘇:情志在中醫學上跟疾病的相關性亦是很密切的,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,你用蔡物治瘵,治來治去都不好。怒、喜、思、憂、恐五志能夠致病,亦能解病。這觀點亦被曆代醫家應用在養生學中,封於情志調攝、防病祛疾、益壽延年起著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。心可以主動一切,心定則氣和,氣和則血順,血順則精足而神旺,精足神旺者,內部抵抗力強,病自然消除。所以中醫治病亦以攝心為主。

法師:現代人往往都將工夫放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,這種追求的後果是十分可怕的。須知道人們對於物質的欲望是無止境的。一旦這種欲望得不到控制,那我們就是無止境的痛苦。其實,物質能帶來的享受,精神也同樣能帶給我們心靈的愉悅:藥物能治療疾病,心理瘵法也能做得到。所以,我們用一生來追求物質財富,倒不如用一生來培養出一種好的心態,讓我們的精神達到一種超凡的境界。

結語:其實醫術以外,佛教的慈悲心也極大地豐富了醫德的內涵。孫思邈的醫德名篇《大醫精誠》中,記有描述要求大醫治病“先發大慈惻隱之心,誓願普救含靈之苦” ,佛教深遠的影響可見一斑。

上醫治未病,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,以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;胸懷寬闊,保持精神內守,人怎能不享高壽。另外,平日多參加各種有益心身健康的活動,精神有所寄托,這樣對預防情志過度,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。

難怪衍偉法師喜歡與年青人們在籃球埸上行生活禪了。


熱門文章推薦

  • 王重陽的打坐之法來自禪宗
  • 古今中外的辟谷療法
  • 辟谷管論
  • “卻谷食氣”試釋
  • 談談辟谷與養生
  • 略談孫思邈與服石辟谷
  • 標籤:

    給我留言

    Copyright © 打坐網 保留所有权利.

    聲明:本站內容及圖片部分來源於互聯網,出於個人興趣整理,如有版權問題,敬請E-mail至oneselfblog@gmail.com,我將會第一時間處理。

    用戶登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