辟谷並非絕食
近年來,辟谷養生的是是非非引起人們的普遍關註。有一些“功法”要求修煉辟谷者在5-7天內離開食物,只飲用少量水或水果,每晚還須閉目打坐至子夜。一位自稱“大師”的曾撰文吹噓:“許多久治不愈的疑難雜癥,經過辟谷,少則幾天,多則幾十天,都有明顯療效。”不少辟谷者受此誤導,出現了嚴重營養不良乃至精神失常、肝脾腫大、胃出血等癥狀,甚至因此撒手人寰.魂歸天國!民以食為天,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物質條件。祖國醫學早就有“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”的明示。輕信“大師”們的惑眾妖言,甘願什麽都不吃,只會毫無意義地犧牲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。
其實,辟谷養生的本意絕非如此!古人將辟谷也稱作“避谷”或“卻谷”,在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,就有“卻谷食氣篇”的內容。辟谷僅僅是要求在一段時間內避開谷物,吃一些輔助食品。這些輔助食品,秦漢以前多側重於生食水果或含有植物油類的種子,以及含有多種糖、維生素等成分的根莖。秦漢以後,服食大豆、胡麻(黑芝麻)在養生家中更為盛行。養生家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不少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藥食。例如晉代醫家陶弘景在整理《神農本草經》時,就收入了人參、茯苓、生地、天門冬、山藥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黃芪、菖蒲、菊花,甘草、胡麻、松子仁、蜂蜜等久服可以“耳目聰明、延年、輕身不饑”的藥物。所謂“不饑”,就是說可作為辟谷的代用食品。目前科學研究證實,這些藥物確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和抗衰老等作用。
道家在煉丹前必須齋戒且有一些禁忌,辟谷便是其中之一。開始時由每日三餐減為一兩餐,逐漸適應後再服食輔助食品。道家認為,以五谷為主食,腸內渣滓積留太多,必須適時地“斷谷清腸”,用藥餌代替谷物。道家的“辟谷丹”包括黃芪、山藥、茯苓、白術、大棗、花生仁、核桃仁、栗子等有補益作用的藥物和食品,兼備充饑除病、延年益壽的效果。晉代葛洪在《抱撲子內篇》中說:“欲得長生,腸中當清;欲得不死,腸中‘無滓。”古代養生家對“腸清”極為重視,認為只有經常及時排出體內濁物,才能盡其天年,獲得健康長壽。現代也有觀點認為,衰老與自身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的毒素有關。及時促使結腸中的毒素和廢物排除,還有助於保養皮膚,健美強身。英國已故王妃戴安娜,曾長期堅持每周1次、每次40分鐘左右的洗腸療法,掀起了一股洗腸美容的浪潮。盡管每次洗腸花費昂貴,但不少洗腸中心仍然門庭若市。
辟谷作為一種傳統養生方法,追求飲食上的“返本求真”,與現代一些學者倡導的多食用天然植物食品有頗多相似之處。辟谷中包含的適當減食節食、間斷饑餓的方法,至今還有積極的現實指導意義。有時候適當地餓一兩頓或斷食一兩天,來一次腸中徹底的“大掃除”,也未嘗不可。香港著名藝人宮雪花,47歲時角逐“亞洲小姐”並榮獲亞軍。她的養生駐顏秘訣中就有辟谷之道:每年1次辟谷,不吃不喝,以練習書法繪畫“充饑”,實在忍禁不住時才喝點西柚汁。當然,除了辟谷及洗腸等方法外,還可以用一些食品去清除體內汙染,如常飲鮮果汁、鮮菜汁、綠豆湯,常吃海帶、黑木耳和菌類植物,常喝豬血湯等,都能有效地清除體內廢物,同時起到美容健身的作用。
由此可見,辟谷絕不是簡單的絕食,其中包含有許多科學養生的方法和內容。應用現代科學手段研究辟谷的真諦,將為人類的健康長壽開辟新途徑。